票房破35亿!姜文、大鹏新片厮杀,一个更大问题,正在电影圈发生

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745更新:2025-07-18 22:00:07

如何看待姜文新片预测票房仅2.79亿

暑期档开局以来,终于进入竞争最激烈一天。



但战况略有些出人意料。在同日正式上映的三部暑期档重头片中,目前暂居票房第一的,是不声不响的《罗小黑战记2》。

第2名才是点映票房口碑双赢的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


第3位,是排片落后的姜文新片《你行!你上!》。

当然,数字是会变化的,据票房预测,今日单日票冠,最终会花落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
数字,往往既有表面含义,也有深层含义。

就比如今年的暑期档票房。

开局到现在,暑期档总票房35.68亿,乍一看数字还挺大。



但这是6月1日到7月17日的总票房,也就是暑期档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时间过半,票房还远不及去年暑期档总票房116.4亿的一半。当然也不到《哪吒2》票房的四分之一。



再细看一下,其实去年暑期档票房就远不及《孤注一掷》 《消失的她》《八角笼中》和《长安三万里》撑起的前年暑期档。



但至少还有票房32亿的《抓娃娃》和票房13亿的《默杀》撑起门面。



而今年暑期档到现在,还没有一部国产电影票房破5亿,目前票房第一的是口碑平平的《侏罗纪世界4》。

如果概括一下今年暑期档战局,基本分为两场大战,一是《戏台》、《长安的荔枝》、《你行!你上!》等喜剧组成的7月战局。



二是《731》、《南京照相馆》、《东极岛》等几部战争题材的8月战线。



两种类型,两场大战,几乎集中了暑期档的所有火力。

而上半程暑期档电影的特点是:爆款不火,黑马难寻,口碑拉胯。

总有人试图从电影之外找到答案,比如“票价太高”,“短剧火爆导致观众分流”。

依我看来,这些都是避重就轻。

今天我们就给暑期档正在上映的五部“重量级电影”,来一次“望闻问切”,看看各自的胜算和隐患,出在哪里。

第一部:《长安的荔枝》

预计首日票房:5300万 猫淘预测总票房:8-9亿

不论是目前的热度,或是点映效果,都证明暑期档上半段最有可能成为票房扛把子的电影,就是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


影片猫淘评分都达到了9.7,观众反响确实不错。

改编这部马伯庸名作,大鹏是最合适的导演,虽然大鹏没拍过古装,但不缺驾驭大制作的能力,而小人物奋斗喜剧,一向是大鹏的拿手好戏。

事实证明,大鹏也把这部大制作、大IP、大卡司加持的暑期档大片,拍出了票房爆款的气质。



这是大鹏的作品里,视觉上最「好看」的一部。

美术、摄影、调度的匠心,将一幅精工细作的大唐画卷,随着剧情徐徐展开。

叙事节奏上,大鹏也保持了足够的紧凑,简单铺垫过后,就立刻将李善德推入绝境,接下来就看他如何完成绝地逆袭。

全片打工人笑点不少,后半段又越来越燃,有种小人物对抗命运的张力。



结尾又还原了原著的悲怆和厚重。尤其是那段结尾漫天纷飞木棉花的段落,让人从荒唐的故事中看到了一丝人性。

但以上说的所有优点,似乎仍不足以推动影片票房冲破10亿,为什么?



明明看过电影的观众,多数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。

无奈经过暑期档多部大片的“收割”之后,观众已对高口碑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。

另外,《长安的荔枝》虽然电影拍得确实很不错,却缺乏足以引爆社交媒体讨论的点。



而之前的剧版已经消耗了一波原著好感。

结果就是影片虽然票房稳居暑期档上半段第一,但猫眼预测票房只有8.16亿元,淘票票预测稍好,为8.76亿,但也未破10亿。

如果真是如此票房,实在配不上影片的用心。

第二部:《你行!你上》

预计首日票房:2631万 猫淘预测总票房:3亿

《你行!你上!》无疑是暑期档又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。



姜文《邪不压正》后再战江湖。顶级阵容,群星云集。

预告片里的尺度、台词,也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。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很吸引人了。

但没想到,如此顶配的国产大作,猫淘票房预测都不到3亿。

但你说姜文翻车了吗?绝对没有。

姜文还是那个姜文。



虽然是传记电影,但姜文其实是借郎朗父子追梦的故事外壳,拍出了一部隐喻不断的姜文电影。比如什么是天花板上头的理想主义,什么是父与子,什么是新中国飞速发展的浪漫。



退一万步说,影片也是用有趣的方式讲了一个故事,电影带给你最直接的视听感受就像放了一阵绚丽的烟火,即便烟花未必能落入每个人心里,但那一刻的绚烂还是足够热烈和好看的。

对我来说,全片最好的一场戏,是郎朗即将去德国比赛,在北京四合院为曾经的邻居弹钢琴的那一段。那曲在空中吊着的台子弹奏的《保卫黄河》,是那么崩腾,那么浪漫,那么超现实,却有预示了人物的未来。



电影跟翻车不沾边,可它无法讨好所有新一代观众。

问题恰恰在于,姜文坚持做自己。

他的电影还是保持着密集的台词,铿锵的情绪,凌厉的剪辑,放飞的想象力,甚至许多超现实片段,也还是那么迷恋旧时光。



姜文没有退步,无论是技艺还是持续的荷尔蒙输出,可是观众进步了。

今日的中国观众,是全世界最难打发的观众,任何一部电影达不到《哪吒2》或《我不是药神》的水准就都是失败的。

还有许多人认为,如果姜文无法超越《让子弹飞》,他的新片就不值得看。



影片首日排片仅为12.2%,远不及《长安的荔枝》和《罗小黑战记2》。

如果票房真的难破3亿,作为一个姜文影迷,我当然不满意。

第三部:《戏台》

点映票房:2280万 猫淘预测总票房:暂无

虽然影片推迟到7月25日上映,但点映未停,可点映至今,这部公认的陈佩斯大师之作票房仅为2280多万,这显然远不足以让人满意。



点映至今,《戏台》的口碑和点映票房形成了鲜明反差:口碑大爆,票房一般。

很多人可能说因为点映排片太少,但点映4%左右排片换3%左右的票房,这绝非票房大爆的前奏。

问题出在哪里?陈佩斯没拍好吗?当然不是,陈佩斯亲自担任编导的本片,拍得非常好。



故事相较话剧改编不大。

民国动荡,北京城也一直更换“大王旗”,这边黄大帅刚被赶走,又来了姜武演的洪大帅。大帅不懂戏又爱听戏,



于是台上霸王声声唱,台下荒唐众生相。

为保住戏班饭碗和人头,陈佩斯演的班主不得不带着一个真霸王(尹正饰)一个假霸王(黄渤饰)把这台荒诞大戏演到底。



全片在戏曲高潮处戛然而止。

北京城又换新大帅,洪大帅落跑,蓝大帅登台。



陈佩斯拍出的是一部标准陈佩斯高级喜剧,重点通过人物身份和戏剧情境制造出合情合理的喜剧段落。而非段子。

影片自带讽刺,也带着陈佩斯自己多年的人生感触,会让他在看片时情难自已。



演技方面,陈佩斯表现依然稳健,黄渤、姜武表现及格有余,余少群的凤老板则是神采飞扬。尹正也让人眼前一亮。



通过电影,能看出陈佩斯想要守护的和坚持的是什么,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。

但口碑是一回事,票房是另一回事。

《戏台》点映票房预示影片恐难大爆,我认为有两个原因。

首先是陈佩斯重出江湖确实是热度,但对于当下的票房主力95、00后观众来说,陈佩斯这个名字还是有些遥远。

另外, 《戏台》改编自同名话剧,话剧拥有着豆瓣9分+的高口碑,但话剧观众未必接受电影改编,也未必成为影片天然受众。


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影片内外都保持着陈佩斯的干净和“风骨”。

可对于年轻观众来说,这份深沉和严肃反倒冲淡了影片的娱乐性。



现实而言,年轻观众更吃《抓娃娃》《热辣滚烫》这套。

但《戏台》主动舍弃了这些套路。

如果年轻群体对这种“深刻”,不愿意买账,那么影片最终票房上限,很可能也不会太高。

第四部:《罗小黑战记2》

预计首日票房:5000万 猫淘预测总票房:4.5亿

考虑到第一部《罗小黑战记》票房仅为3.15亿,而且还经历了去年的风波,影片依然能被猫淘一致看好总票房能达到4.5亿左右,影片续集无疑取得了成功。



我刚刚也看了正片,客观来说,质量说不上多厉害,但确实还行。

票房能起来,也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。

第一,影片类型可看性更强了。

如果说第一部更偏向日式小清新,那么第二部显然吸取了第一部的教训,上来就是“大规模动作巨制”。流石会馆遭到人类与带队大妖的袭击。馆内保存的若木被盗,看守的妖精集体阵亡,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。



从卖相看,故事就升级了。

第二,影片延续了原作的优点。

类型变化下,影片依然将二维动画的灵动与动作场景的恢弘呈现得浑然一体。



除了打戏设计灵动、分镜行云流水外,更重要的是,人妖共存世界观下的种族冲突命题,也被放大。

影片也延续了冷幽默兼具反思的方式,各种可可爱爱的角色都不缺。



影片在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2019年票房平平,反倒在市场低谷的今天大幅进步,可能这就是命吧。

第五部:《聊斋:兰若寺》

累计票房:9540万 猫淘预测总票房:3亿

去年票房大翻身的追光动画,又一部遭遇口碑争议的票房小片。



影片上映七日,票房将将破亿,总票房前景也只是《长安三万里》的零头。

问题可能恰恰在于野心太大。

《哪吒2》大爆,追光显然是要把《聊斋》做成一个“东方志怪宇宙”,所以一口气放进了五个故事,还做了现代化的处理。



不过,改编后的故事质量良莠不齐,有完成度不错的《画皮》,也有低龄化的《莲花公主》。

其实与其做面向“全年龄”的爆款,不如利用追光的制作优势,专注拍好一个故事,如果这次亮相的是加长版的《画皮》,可能票房结局就完全不一样。



虽然有一些缺点,但影片也绝不像有些影评说的那样不堪,值得一看。

对暑期档的半程总结:一件最糟糕的事,正在电影圈发生

不难看出,如果暑期档上半程票房真如预测的那样,那么拯救暑期档的希望,就只能落在接下来的《东极岛》《731》和《南京照相馆》身上了。

结合目前为止暑期档影片的票房和口碑,不难总结两大特点。

其一是“点映无用”。

今年暑期档大概是点映最多的一届暑期档。



不仅之前的《酱园弄》《恶意》打出点映牌,这波新片也几乎都用上了点映策略。

而在姜文导演的《你行!你上!》宣布提档之后,《长安的荔枝》也紧随其后,同步提档到了7月18日,也就是今天,而陈佩斯的《戏台》则退到了7月25日。



市场点映、调档不断,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一片热闹中,票房却不见多少惊喜。

而这些影片题材、阵容甚至质量,都堪称内娱顶配。

但一番折腾最终效果都不如预期。

那像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》这样声势没这么高的口碑电影,又如何破圈。

其二是“卖座公式全部失灵”。

什么样的电影才会在院线市场大放异彩?

陈思诚曾说过有两种。

第一种,工业水平高的大片;第二种,社交属性强、话题度高的电影。

前两年的《消失的她》《热辣滚烫》《流浪地球2》等大片也证明,此言不虚。



可今年暑期档,这些卖座公式似乎都失灵了。

大片不好使,话题度也未必转化为票房。

更严峻的是,就连喜剧也不好使了,《长安的荔枝》《你行!你上!》和《戏台》都是喜剧无疑,只要能让观众笑了,电影就成功一半。



可从今天的票房走势看,过去我们总结出的票房密码,已经全部失灵。

“情绪电影”不行,喜剧电影未必行,大片更未必行。

这又引出了当下电影圈一个最糟糕的事情:不是电影变糟了,而是观众走进影院的门槛太高,观众的钱袋子捂得太紧了。

说到底,是电影圈的“天”,变了。

曾经的阳关道变成了独木桥,过去观众还能接受及格分的电影,但如今观众必须从直播、短剧、游戏、社交游戏中挤时间给电影。



也就是电影必须给观众一个像《哪吒2》那样非看不可的理由。

残酷的竞争确实能倒逼创作者交出更好的作品——但也可能引发市场更加冷清。

观众买票前严格审片之下,情怀、明星效应、噱头都不管用,甚至普通的好片都不值得,必须是像《F1:狂飙飞车》那样口碑大爆才能带动票房起飞。



说白了,捂紧口袋的观众,只想看最好看的电影。

可是好故事短缺,怎可能每部电影都是《让子弹飞》《哪吒2》这般的经典?

如果《长安的荔枝》这样群星荟萃的高质量商业片票房都难破10亿,那么未来等待中国电影市场的,恐怕只能是一场灿烂虚无的荔枝雨。


最新资讯


RSS订阅百度蜘蛛神马爬虫搜狗蜘蛛奇虎地图谷歌地图必应爬虫

全能影视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全能影院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全能影视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发邮件至123456@test.cn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Copyright © 2008-2025 全能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.